豐收,是市鼎收節鐫刻在大地上的詩篇,是湖區活動勤勞雙手繪就的畫卷。豐收,慶祝啟動是年中獻給奮斗者的贊歌,是國農鄉村振興最動人的答卷。
秋高氣爽稻浪翻滾,魚肥蝦美瓜果飄香。系列9月28日,肇慶肇慶市慶祝2025年中國農民豐收節系列活動鼎湖分會場活動在鼎湖區永安鎮橫槎五福村舉行。市鼎收節活動以“慶農業豐收 享美好生活”為主題,湖區活動廣邀嘉賓、慶祝啟動農民代表匯聚灣區魚米之鄉,年中飲鼎湖山泉、國農賞嶺南風光、民豐享特色美食、品非遺文化、納豐收福氣。
啟動儀式現場座無虛席。
農林牧漁業大發展
上半年總產值增速5.1%
近年來,鼎湖區細化落實省委實施“百千萬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部署要求,堅持以頭號力度推進“百千萬工程”,扎實謀劃打造省典型村;堅持依托豐厚的歷史人文底蘊和優越的生態自然資源,精心打造美麗鄉村;堅持以工業化思維發展現代農業,做大做強特色農業產業;堅持摸清底子分類施策,積極求變壯大集體經濟;堅持以農文旅融合為抓手,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2025年上半年,鼎湖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1.51億元,增速5.1%。這一成績的背后,是鼎湖區以糧食生產為基礎,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以強村公司為載體,整合資源優化產業布局;以農業科技為抓手,加速產業轉型升級;以特色產業為導向,因地制宜推動三產融合;以品牌強農為突破,發展壯大農業新質生產力。
永安鎮作為肇慶市“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重點培育的鎮域,近年來發展勢頭強勁。9月19日,2025年全國千強鎮研究成果正式發布,永安鎮首次躋身全國千強鎮行列,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活動舉辦地永安鎮橫槎五福村,全力打造五福村?朝陽里文旅項目。該項目占地620余畝,總建筑面積4900多平方米,首創企業院子空間、村民共享院子“兩院經濟”模式。項目在保留原有村落建筑特色的基礎上,利用村落空間布局、建筑風貌、人文環境等,積極引入公共文化空間、特色餐飲、文創消費、共享民宿等新業態,打造兼具傳統與現代的農文旅綜合體,助力“百千萬工程”。
項目的一大亮點是獨具特色的屋頂觀景廊道。登上屋頂廊道,整個五福村美景盡收眼底——或青色或紅色的墻面,與客家特色飛檐翹角交相輝映,一條廊道正好位于一棵蒼勁的古樹下。

規劃時,項目就精心保留了眾多歷史悠久的樹木和別具一格的原建筑。這些保留不僅充分利用了村落的閑置資源,更為村民們帶來了全新的生活體驗,使得整個村落既充滿了現代氣息,又不失傳統韻味。通過農文旅融合發展與產業聯動,五福村?朝陽里文旅項目致力打造鄉村振興新樣板,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典型村代表登臺亮相
分享“百千萬工程”故事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5年過渡期的最后一年。五年來,鼎湖區農業領域新增省級龍頭企業5個,市級龍頭企業13個,區級龍頭企業18個,其中德邦堅農業、永俊水產、浦特農業先后在廣東股權交易中心廣東鄉村振興板成功掛牌。肇慶百晟源省級烏鱧良種場(肇慶百晟源水產良種有限公司)被認定為省級水產良種場。鼎湖區水產產業園入圍廣東省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并成功立項,沙浦鎮成功入選2023年國家農業產業(肇實)強鎮創建名單。
這些成就的取得,是鼎湖區農業人用汗水和匠心拼搏而來。啟動儀式上,鼎湖農人的心血結晶文?鯉、肇實、鱖魚等十多款實實在在的好產品一一登臺亮相,向現場嘉賓、農民代表和收看網絡直播的萬千網友展示。每一款農產品,都凝聚著鼎湖農人對土地的敬畏、對品質的堅守、對創新的追求。它們不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也是企業實力、工匠精神和品牌承諾,更是農民增收致富的希望所在。
優秀的農產品,是在“百千萬工程”大樹上結下的碩果之一。自“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鼎湖區深入開展鎮村建設,其中選樹培育了第一批7個、第二批8個、第三批4個共19個省“百千萬工程”典型村。活動中,多個典型村代表登臺分享他們的鄉村振興故事,向廣大游客發出游玩邀請。
“我們迪村坐落于鼎湖山南麓,得天獨厚的自然與人文資源是我們發展的最大底氣。”第一批典型村代表坑口街道迪村社區經濟聯合社副理事長李子奇分享說,該村緊緊圍繞“文旅康養”做文章,精心改造了福澤巷、安福水街等特色街區,大力發展精品民宿產業,目前社區已有民宿25家,其中兩家更是入選全省高質量民宿名錄。這些舉措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去年總收入超370萬元,更讓村民通過民宿經營、房屋出租和特產銷售實現了在家門口增收。
第二批典型村代表沙浦鎮沙三村的集體經濟收入更加亮眼。該村黨支部書記馮志銘介紹,沙三村以水產養殖為特色,擁有市級農業龍頭企業,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聯合發展羅氏蝦產業,年內村集體經濟總收入達881萬元。“我們村也是一片紅色熱土,是廣東省紅色游擊區自然村。”馮志銘說,在典型村創建中,沙三村完成了77間農房改造、30個綠化地建設,并建成了生態教育實踐基地和綠美科普長廊。
“我們富廊村地理位置優越,2017年已納入肇慶新區中心輻射區。2024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500萬元。”第三批典型村代表蓮花鎮富廊村專員陳桂鵬說,作為2025年典型村培育對象,富廊村正分兩期推進“百千萬工程”,全力將富廊村建設成為一個宜居宜業、和諧美麗的現代化鄉村。其中一期投資270萬元,已完成農房風貌提升、四小園建設及道路提升;二期計劃投入220萬元,開展三線整治,并重點打造金錢龜“一村一品”項目。
除了典型村代表,在農業領域辛勤耕耘的代表陸燕茹、江晶晶、申容珍也紛紛登臺,分享他們的豐收故事。
肇慶市佳鴻農業有限公司創始人陸燕茹返回家鄉創業,借力互聯網推廣家鄉特產,選品范圍從肇實延伸至粉葛,著力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實現從初加工到深加工的創新性研發。肇慶市德邦堅農業有限公司副總江晶晶成功培育出自有品種飼料鱖,科學優化養殖技術,創新經營模式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廣興裹香樓負責人申容珍肇始于家庭作坊,三代人薪火相傳,榮膺香港食品委員會“香港專家”稱號的非遺傳承人。
10位農業佼佼者獲聘
首屆鄉村振興電商直播達人
高校也同樣在為“百千萬工程”奮力貢獻青春的力量。目前“雙百行動”正如火如荼在南粵大地開展,肇慶市的高校積極發力,助推鼎湖區鄉村振興。肇慶醫學院搭建“全托管+傳幫帶+拓業務”幫扶模式,委派31名專家擔任鼎湖區人民醫院領導、管理干部、重點科室負責人等關鍵職務,為鼎湖區人民醫院運營管理水平和醫療服務水平全面提升作出了巨大貢獻。肇慶學院幫助浦特農業建成基塘農業體系,企業收益增400%、碳排放降30%,開發多款農產品并推進市場準入,打造蒲營民宿示范點創收40萬元;幫助德邦堅農業推廣綠色養殖,還推動芯片研發、舉辦省級研討會并獲院士指導。
精彩舞蹈表演
活動中,上述兩家高校的學子分別奉上精彩的舞蹈表演,展示鄉村振興的青春形象。舞蹈間隙,鼎湖區領導為新時代的“三農”先鋒——廣東省鄉土專家代表、2025年認定市級農業龍頭企業、肇慶市鄉村工匠代表頒牌頒證。
廣東省鄉土專家代表手工裹蒸粽非遺傳承人鄒木嬌榮登CCTV《消費主張》、廣東衛視《廣東新風采》欄目、廣東電視臺珠江頻道《珠江資訊》欄目,個人被評為“最美鄉村女能手”;肇實產業年輕一代的代表人物陸榮樂精于肇實分顆加工,創新引入智能化篩選設備,優化加工流程,大幅提升生產效率,正探索肇實深加工產品線,助力家鄉特色農產品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2025年認定市級農業龍頭企業肇慶市冠聰水產養殖有限公司2023年入選肇慶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該技藝傳承單位,獲1項專利、4項商標、1項地理標志,3A信用等級,主要生產加工文?鯉、文?鯇;觀星(肇慶)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四魚一蛙”獲全國首張水產品灣區認證,6個產品獲綠色食品認證、6個獲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認證。
肇慶市鄉村工匠代表肇實協會會長陳景昌致力于肇實加工,構思研發的風槽式原料傳輸技術和肇實脫殼機刀片調教技術,被廣泛普及應用的;龜類養殖專家李文財在龜類養殖領域經驗豐富,特別在黃緣閉殼龜、黃喉擬水龜這兩種龜的生態養殖、繁殖、疾病預防方面有著一套成熟、獨當一面的實操體系。
鼎湖區首屆鄉村振興電商直播達人聘任儀式也在活動上舉行。申容珍、江晶晶、杜健聰、李筠、鄒木嬌、陸燕茹、陳學聰、林海婷、梁小晶、謝達洪被正式聘任為鄉村振興電商直播達人。這10位直播達人的推廣領域覆蓋了裹蒸粽、水產、肇實、蜂蜜、粉葛、山泉水等,講述豐收故事,傳遞家鄉味道,賦能鄉村振興,人均粉絲超1萬。他們將用精彩的鏡頭和聲音,把家鄉的優質農產品帶出田野、飛向千家萬戶,助力農民增收。
撰文:李廷睿 實習生王元亮
攝影:吳秒衡 李思樂
Copyright 2019 爭強斗狠網.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