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爭強斗狠網 > 法律故事
原碑遷護、復刻傳承、數字賦能——“復活”一首乾隆寫給湖南巡撫的詩
爭強斗狠網2025-10-22 06:49:19【法律故事】5人已圍觀
簡介本報記者 張 玲一方碑,一段史。在“5·18國際博物館日”湖南長沙主會場活動中,長沙博物館發布了清乾隆御賜湖南巡撫蔣溥石碑遷護、復刻和數字化保護的成果,并為長沙市青少年宮復刻石碑及原碑陳列展示揭幕,這
本報記者 張 玲
一方碑,復活一段史。原碑在“5·18國際博物館日”湖南長沙主會場活動中,遷護長沙博物館發布了清乾隆御賜湖南巡撫蔣溥石碑遷護、復刻賦能撫復刻和數字化保護的傳承成果,并為長沙市青少年宮復刻石碑及原碑陳列展示揭幕,數字首乾詩這塊碑所記錄的隆寫那段清代湖南吏治史也隨之走進大眾視野。
清乾隆御賜湖南巡撫蔣溥石碑位于長沙市青少年宮(即清代湖南巡撫衙門故址),南巡這座昔日的復活官署十分宏偉,樓宇亭榭,原碑蔚為壯觀,遷護碑上原文書:“賜蔣溥巡撫湖南:簡畀羅英俊,復刻賦能撫咨時切治安。傳承江湖襟帶地,數字首乾詩風俗易移難。隆寫谷賤籌農苦,棉輕慮歲寒。承流敷渥澤,應共洞庭寬。”詩的大體意思是,乾隆稱贊蔣溥英俊多才、勤政愛民,主政湖南一方,治理井井有條。
歷經百年風霜,這塊乾隆御碑逐漸變得字跡模糊、石體殘破。2024年12月,在長沙市委宣傳部、市文化旅游廣電局指導下,由長沙博物館牽頭,聯合馬欄山文化數字化創新中心、湖南省金石文化研究會等機構,借助科技力量,開啟了石碑的保護利用工作,并確立了“原碑遷護、復刻傳承、數字賦能”的三位一體保護方案。
原碑遷入長沙博物館后,遵循最小干預原則進行修復,延續文物的歷史價值。“針對石碑出現的風化、微生物侵蝕、裂隙等問題,我們首先對其進行了科技檢測評估,制定了科學方案,隨后對石碑進行了清洗、打磨、脫鹽、修補等一系列修復工作。”長沙博物館典藏部主任劉瑩說。
在劉瑩看來,石碑的技術修復最難的是缺失部分的還原。修復團隊采用高精度三維掃描與攝影測量技術,對碑體進行了完整建模。面對風蝕嚴重、殘缺不全的難題,金石專家團隊遍查優質拓本,嚴格遵照乾隆筆法勾摹,對殘缺筆畫反復推敲,歷經三稿,最終確定精準還原御碑原貌的雙鉤底本。修復團隊以數字算法還原殘缺筆畫,再以三維建模逐筆優化,從而使斷裂處得以“補寫”,遺跡得以“復生”。今年5月,修復后的清乾隆御賜湖南巡撫蔣溥石碑正式遷入長沙博物館展廳,與觀眾見面。
與原碑修復同步開展的還有石碑的復刻工作。雕刻師選用與原碑同源的上等青石為材,遵循原碑平刻技法雕刻,力求筆意到位、氣韻相合。最終,復刻碑重立青少年宮原址,空間記憶得以延續。
此外,通過三維建模、算法還原等科技手段,長沙還實現了石碑的數字復生。從數字留真到實體復現,石碑歷經全流程文物保護模式,在此過程中,修復團隊始終堅持貫徹落實新時代文物工作方針,堅持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
“這塊石碑是清代巡撫衙門留下的四件遺存之一,石碑上的內容刻畫了當時湖南的地理風貌、風土人情,也記錄了當時湖南巡撫官員吏治的情況,對我們研究湖南清代歷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劉瑩說,“文物修復重現了石碑的歷史風貌,讓我們更直觀地從文字上了解清代湖南的這段歷史。”
清乾隆御賜湖南巡撫蔣溥石碑 長沙博物館供圖
很贊哦!(2)
上一篇: 長三角10個合作項目簽約
下一篇: 日系時尚服裝圖片男(日系服飾圖片)